安史之乱,既然是安史二字,有了安禄山,另一个便是史思明。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之后,不久,安庆绪又被父亲手下的大将史思明所杀。
史思明,宁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干,因战功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他为唐师所败,退保邺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乃起兵再叛。后率兵解安庆绪邺城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
或许草原人的血液里,便有野蛮的因子,史思明部下兵将是安史叛军中最残暴的队伍,每攻陷郡城,都杀光老弱男丁,以壮丁为挑夫,把妇女奸淫殆遍,凶淫无比。他对外敌残忍也罢,但对自己的亲身儿子都很残忍。史思明逼他的儿子史朝义建一个军事据点,明明不可能完成。但史思明说如果完不成就要杀史朝义。这真的是亲身父子么?于是史朝义惶惶不可终日,被同样惧怕的部下骆悦等人怂恿着,反了史思明。骆悦等人直接勒死了这个时时威胁他们的史思明。
安庆绪暗杀老爹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朝义又反手干掉亲爹史思明。循环往复,老子杀儿子,儿子杀老子,哥哥杀弟弟,弟弟杀哥哥,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怎么也无法跳脱出来。血脉相残和株连杀戮来获得权力本就是封建政治制度下的专属弊端。只不过由于胡人的血性因子,使得这种倾向来得更加快速和剧烈。
安史两人都相当的嗜血和残忍,且脾气都相当凶横。这是他们长期的军头生活,号令分明的军营,血腥冷酷的战场所留下的后遗症,再加上胡人天性中的弱肉强食的观念。这些可以让他们在军人中合群立威,在军事生活中又足以让他们适应战场形势的变换。战争打起来也非常迅速,其残暴的手法足以吓退敌军。
但是暴君的统治并不会长久,这是历史的必然,君不见一代始皇嬴政也不得善终。用暴力的手法来治理手下军民,迟早会引起众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自己的生命被威胁的情况下,反,是必然的事,安禄山和史思明都被自己的儿子所谋划斩杀,被亲信蒙蔽出卖,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必然。避无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