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的故事 如何评价段玉裁?


导读:段玉裁是清代训诂学大家,一生清贫度日,潜心著学,为后人留下《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经韵楼集》等著作,对中国的音韵学、训诂学和校勘学具有深刻影响。段玉裁…


  段玉裁是清代训诂学大家,一生清贫度日,潜心著学,为后人留下《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经韵楼集》等著作,对中国的音韵学、训诂学和校勘学具有深刻影响。

  段玉裁生在江苏一个非常普通的耕读之家,因为家中世代读书,父亲为塾师,所以段玉裁自幼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虽然家庭清贫,但是段家自古就有“不耕砚田无乐,不撑铁骨莫支”的祖训。所以段玉裁的个人品质是很让人赞赏的,历史上就流传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深入认识到这个训诂学家。

  科举失利,流落北京期间,段玉裁曾经拜著名的经学大师戴震为师,跟随戴震学习。段玉裁本身就出身贫寒,科举失利之后,虽然经人介绍在京都任教,但是生活依然贫困潦倒,甚至有时会出现衣食难继,无米为炊的情况。段玉裁生活艰难,却从不忘学习,甚至将全副精力放入其中,使其恩师戴震十分感动。

  戴震感动之余,也想为自己这个努力的弟子做些什么,于是便将自己半年的酬金借给段玉裁维持生计。段玉裁感念恩师的雪中送炭,时刻铭记恩师恩情。这份感恩一直到他八十多岁的时候,只要提到戴震的名字,仍然立即恭敬的垂手而立。每到初一十五的时候,也还会拿出戴震的手札重新诵读。

  中国历史故事: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的故事 如何评价段玉裁?从乾隆三十五年开始,段玉裁开始入仕为官,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到底是地方父母官。政治和官场,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十分黑暗的。贪官污吏,贪污腐败,自古有存。清朝乾隆年间,虽然是一片盛世呼声,但是贪污的官员也绝对不少。段玉裁在为官期间,却一直秉承着清廉为官,公正为民的原则,始终不曾触及底线。

  在四川富顺任知事期间,在沱江有一位土豪富绅姓赵,人称赵财主。有一天他派人给段玉裁送了两个箱子,这个箱子自然不是一般的箱子。一个箱子中装有五百两白银,另一个箱子则装了三十丈上好的绸缎。这是明晃晃的贿赂,目的是希望段玉裁为其五百亩的耕地和八百亩的山林减免赋税。赵财主原本以为此事非常简单,毕竟他送的钱财不少,很少有人不动心的。可惜的是他遇见的是段玉裁,段玉裁当即拒绝,不留余地。此事流传开来,此后段玉裁“铁骨支贫”的名声可以说是有口皆碑。

  民间曾经流产有一句话,叫做“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由此可见官场的黑暗。许多地方官员在上任之时,清贫如洗,但是等到十年辞官,却常常家财万贯,经常要用十几架牛车马车来拉运。

  段玉裁在乾隆盛世为官,等到他辞官之时,带走了七十二个沉甸甸的箱子。许多人看在眼里,馋在心里。要是一般人也就眼馋看看,但是把脑袋拴在裤腰上的强盗则不仅仅是看着了。

  在段玉裁归乡途中,十几个强盗趁着夜黑风高,将段玉裁的箱子全部拉走,洗劫一空。这没什么稀奇的,稀奇的是等到第二天这伙强盗又将箱子原封不动的给送回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强盗抢了箱子兴冲冲的回到寨中,打开箱子一看,里面不是什么金银珠宝,全是一箱箱沉甸甸的书。这些强盗都被段玉裁的两袖清风感动了,于是这才有了原物奉还之事。

  这件事情虽然只是流传民间,并不能确定是否真有其事,但是段玉裁一生清贫却是真实的事情。他年老居住在江苏,生活清贫,一心都扑在了撰写《说文解字注》中,最后在疾病贫苦中去世。

  通过这些故事,段玉裁这个人在大家的眼里应该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真实具体的形象。不仅民间对段玉裁评价很高,很多和他处在同一时期的学者都表达了对段玉裁的尊重和敬佩。

  训诂二王的王念孙高度赞扬段玉裁,说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若膺死,天下无读书人矣!”
 

展开全文
00


本文地址: https://gexing800.com/read-22518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个性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个性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