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她每个月都有几天不舒服,会烦躁会低落,那是因为生理期,但她老公似乎也三不五时会有这样的状况,沉默,话少,不爱理人,也不需要特别做什么,过了几天症状自然消退。她说,哎?难道男人也有生理期?
这不仅是性别因素在作祟,不爱说话也并非一定发端于生活烦恼,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一切都正常,只是自己有些“不对劲儿”。
你性格开朗,不讨厌社交,有朋友可以倾诉,空闲时间也会跟人聊天,没有人评价你沉默寡言或是不善言谈,但只有你自己知道,有时会觉得这样social外放很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你只是不想说话,你想静静。
这个时候,最怕遇到别人的不解和猜疑,但即便遇到了,你可能都懒得说些什么,更不可能花费时间去解释。
因为,当别人问“你怎么了?”的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如果被问多了,你自己也会生出怀疑,“我这样是不是不太正常?”
2
担心自己不太正常,往往是因为对自己有太苛刻的要求。
我们都希望自己像机器一样精准,高效,如果需要,就一直24小时无休启动hard模式,轻松应对各种环境。
但就算是像机器一样运转,也需要定期保养维修,那些你不太想说话的时刻,其实就是在给自己做保养,你的身体你的精神进入了自我修复模式,它们比你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人的情绪和精力跟我们拥有的知识、金钱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资源,它们也一样会面临消耗和枯竭的危机。那些你习以为常的人际沟通、互动、社交,它们是一种输入,虽滋养你,但也同样消耗你。
当输入小于输出,人会疲惫,会需要补给,你那些不想说话的时刻,你那些宁愿沉默的场合,通通都在说明一件事:近期社交情绪资源已经匮乏,你需要独处,需要时间和空间,给自己灌注能量。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绪曲线有起有落,精力库存时多时少,在这个修复期,最适合你调整自己。因为,你终于能从纷扰的外界声音中暂时逃离出来,专注自己的内心。
3
除了担心自己的状况是否稳定,担忧别人会因此不适也会给“沉默”这件事带来负担。
像我朋友一样,因为老公不说话,心里就上演了各种戏码,是不是因为他遇到困难了?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还是他出轨不爱我了?无论是哪种可能,她最不肯相信的就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他只是需要自我修复。
很多人不明白“不说话”的好处,人们会害怕“沉默”,害怕不用语言交流的时刻,所以,一旦你陷入安静的状态,就很容易引起误会。
沉默真的那么可怕吗?其实,沉默本身没有多么负面,只是人们赋予了它太多可能的意义。
有人觉得沉默意味着尴尬,有人觉得沉默象征着不屑,还有人认定沉默是疏离的开始,所以,真正让人们害怕的是尴尬,是不屑,是疏离。
实际上,沉默并非是关系变差的转折点,它反而有促进关系更深入的作用。
当我们忙着说话,忙着倾听,忙着辩解,忙着揣摩,其实就失去了真正体会和理解对方的机会。
你会发现,你们的沟通都是在沿着“自以为”的脉络进行,哪怕彼此讲了一大通去说明去呈现,却似乎对彼此了解没什么改善。
适当的沉默,正是给彼此机会去加工那些并没有被真正“听到”的信息,去回顾和整理两个人的关系。
能适应对方的沉默,能给予理解,能在不说话的时光里依然享受相处相伴的安心,这样的关系中才有真正的包容和爱。
正像阿尔伯特.哈伯德说,无法理解你的沉默的人,基本上也没有可能理解你的诉说。
所以,真正的交流和相处,并不是要两个人没完没了的说话,永不间断的互动,而是你不想说话的时候,他理解他包容,他依然在场,等你休憩后回来。
4
如果不想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多,与人交流的时候越来越疲惫,这样的信号就是在提醒你,你的社交情绪资源被浪费的太多,你的人际关系并没有给你带来活力,与其说是社交,不如说是“应酬”。
社交如果不带来裨益,变成一件让你不舒服又只能硬着头皮去做的事,那它带来的损害是加倍的。
虽然任何交往都需要我们去付出各种资源,时间、精力、情绪,但这种付出是能带来收益的,要么让彼此开阔视野,要么让我们能疏解心情,付出和收益相对平衡,才会有继续维系的动力。
“应酬式”社交的付出却往往是加倍却无收益的,因为它非你所愿,所以这种付出浪费了你的资源,又委屈自己的心意。
时间长了,就会把这种情绪扩散到所有的社交生活当中,不想说话的时刻就会越来越多,这才是真正“不正常状态”的信号。
如果你也有这样不太想说话的时刻,不必担心自己是不是抑郁了,正视这段修复期,好好利用起来调整状态,也真诚地向亲近的人讲明原委,之后,就专心给自己的情绪放个假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网络文摘 你怎么了?没怎么,就是不想说话”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