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忙好多事,细算起来也不过三件:丰富自己、料理家庭、教育子女。三件事就像三块田地,各有各的耕种技巧。
养好体力,耕好自身田
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健康并不能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却会失去一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发现,决定人生高度的不是智力,而是体力。人生的诸多遗憾与痛苦多来自这六个字“心有余,力不足”。
年轻时对于体力的感触尚且不深,越老越发现:在体能上超过你一点点,反映到每件事上都比你强一点点。
一切美好事物的获得,都须耗费精力体力。每一种能力的发挥都有赖于旺盛的精力。
你获得成就,开创事业,丰富内在,获取知识,享受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以体力为基础。如果体力跟不上,当你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你自己的身体反而会变成你最大的敌人。
梁启超写过一篇文章《论尚武》,文中提出国人身体素质须加强,要重视“体力”。在写给儿女的信中,梁启超也提醒不在身边的儿女,不要只顾学习,还要“多游戏运动”。
梁任公一生为国家民族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在他51岁时,发现自己尿中带血。起初,情况不严重,且无痛苦,他不以为意,一直忙于工作,直到病情加重,才想到要去医院。后梁启超因此病去世。
梁启超的最后10年,多在书斋与大学讲坛度过。其去世前还一直在写《辛稼轩年谱》,可惜,稿未成,人已去。
看起来,体力或健康上的不足并未给梁启超带来大麻烦,毕竟他已在生病前做出大成就,但你要看到,梁启超在他最后的时光里最想做的事因为他健康问题而没有做成,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养学习力,耕好家庭田
婚姻的和谐,是需要磨合与学习的。两个人组建一个家庭,仅靠爱情是不够的。家庭要和和睦睦、安安稳稳地走下去,夫妻双方都要学习经营家庭之道。
在家庭中,夫妻双方要有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力不仅包括学习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还包括学会看到对方的长处,向对方学习。
梁启超生于广东,官话说的不好,为此曾吃过不少亏。梁启超的妻子李蕙仙自幼长在京师,官话说得自是流利,梁启超便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
婚姻中,不需要分出高下。家庭里,也没有谁输谁赢。婚姻生活本就是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婚姻是学校,家庭生活是一场修行。每个人的婚姻,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1899年末,梁启超去了美国檀香山,在那里认识了何蕙珍。何蕙珍十分崇拜梁启超,梁启超也对何蕙珍产生了情愫。
在种种矛盾与顾虑中,梁启超写信给自己的妻子,将自己与何蕙珍的种种向妻子进行了汇报,向妻子保证今后“一言决绝,以妹视之”。
两个不同的人走到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对,在这个过程中,摩擦与矛盾也随之产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要学会学习,具备随时学习随处学习的能力。
养注意力,耕好子女田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
梁家“一门三院士”,梁启超在教育子女方面下了很大的精力。在九个子女皆成才的背后,是梁启超投放到子女身上的精力与注意力。
梁启超是出了名的慈父,他对待儿女就像对待老朋友一般。梁启超对儿女们十分关心,总是时刻注意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动态。
与如今“望子成龙”的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相比,梁启超有很大不同。梁启超的注意力从来不是放在孩子成长的表面,比起成绩、名次,他更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梁思庄出国读书,在选专业时犯了难,梁启超知道后建议女儿读生物学。梁思庄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但没学多久,梁思庄就跟哥哥抱怨没有意思。
梁启超知道后立刻写信给梁思庄,告诉她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后来,梁思庄放弃了生物学,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馆学。
梁启超对子女们的成绩不关心,只要肯学就好“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相较于成绩,梁启超更在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可缺。从孩子的人格发展来讲,孩子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首先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积极关注和肯定。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关注或注意要适度还要放对地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网络文摘 养好三种力,耕好三块田”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