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好几十年了,我一直保持着6毫米到9毫米的短发。因为只用一分钟,头发就能洗好,我也不用去关注自己的发型怎么样,这样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做我想做的事情。”俞敏洪向大家诉说着自己的习惯,也传递着一个思想。
“如今我常想,时间到底应该用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珍贵的东西,却被很多无聊的东西浪费掉了,以至于回过头来,感觉什么都没做成”。俞敏洪在最近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中说。
时间比什么都重要
我把我自己的时间分成两部分:做让自己进步的事情,和做有意义的事情。
上个月我去了以色列,去感受了这个诞生世界文化的地方,我去了当地几户人家,发现他们门后第一堵墙都是书架,每家大概都有2000多本书。据统计,以色列人平均每年读65本书,而中国人是4.5本,其中还有4本是教科书和课外材料,真正读的书就是仅1本左右。读书习惯很重要,我每年会坚持读100本书左右,来让自己进步。
除了读书,与一些有思想的朋友交往,出去行走,去从没去过的地方,也是让自己进步的方式。
像我这样的,都50岁了,还进步什么?折腾什么?
年龄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天是怎么过的。生命可能戛然而止,但只要活着的这一天愉快,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大家知道最近我卸任了新东方CEO,大家以为我会去清闲享受,其实我还要做很多事情:为年轻人做创业孵化、为有困难的青年学者提供帮助……
我计划10月份做一场自驾游。在这中间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是四川凉山的一个县,那里的一所中学,每年500名高中生能考上大学的仅二三十人,几乎没有人能考入一本院校。我去为这所学校安装最先进的直播设备,让新东方最优秀的老师为他们上课。这些贫困地区的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上中国的好大学,才能回来为家乡服务。我觉得这就是有意义的事。
人生中没有必要跟别人比较
18岁进北大,开始了我人生最痛苦的阶段。我从农村考入城市,书基本没读过,学习跟不上,普通话说不好,体育、文艺类活动都不会。因为从小在江边长大,我唯一会的运动是游泳,却在第一次游泳课上因为 狗刨 姿势而被同学们笑话”
大一、大二是我最郁闷的时期,也因为郁闷,大三得了一场重病,在医院整整住了一年,我十分感谢这场病。住院的一年中,我一个人想了很多。也让我学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人生中没有必要跟别人比较。
出院后我已经是另外一个状态。不再与人比较,大学生活也变得“潇洒”起来。我在北大第一、二年,我想每门都考到八九十分,而那之后,除了主课程,我的标准降到了60分。压力是可以调节的。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特的,你是为你自己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也靠你自己去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与众不同的生活没有高低,没有上下。懂得只关心自己的成长,而不去关注别人到底比我好还是比我差。
将困难和失败看作生命的养料
我发现,一个人最重要的成长基础只有两个阶段。第一个,是两三岁至10岁,奠定了性格、与人交往等基础,也是由父母决定的阶段;第二个,就是18岁到30岁,靠自己奠定基础的阶段。
这个阶段需要做什么准备?
第一个就是“不与人比”的心态。第二个,是进步和努力的心态。
人最重要的是上进心,可以快一点,也可以慢一点,但是要行走在路上。
只要在“走”,新的视野、新的机会和新的生活方式就会来到。只一个可能性才能往前走,就是你自己要想办法进步。而只要你想做事情,首先一定是失去,才有成功。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迎接失败的心态,要把所有的困难、失败和挫折,都看作生命的养。
在这基础上,失败是土壤,但是土壤必须要有种子才能成长。要把自己变成成长的种子,有了成长的种子,一切失败、痛苦也都会成为成功的养料。
我的成就都归源于失败:两次高考的失败成就了第三次北大的金榜题名;北大的一场大病让我对人生重新定位和重新开始;没能如愿到美国攻读博士有了做新东方20多年的精彩生活……
人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向,世界上不会有人一辈子就定好了一个目标。人的理想是由许许多多的小阶段性目标构建的,我就想这三五年,我的智商、资源、时间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这也变成了拉动我前行的力量。
心中有阳光,保持自动自发的生命力量。保持这样的进步心态,保持自己对生命的某种热情,让自己这颗成长的种子逐渐长成一棵别人欣赏、自己也欣赏的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经典美文 俞敏洪:我都50岁了,还进步什么?折腾什么?”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