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迷失的自己
现代人生活的典型特征是匆忙和热闹,恰恰暴露了内在的焦虑和空虚。人们迫不及待地把心献给国家、赚钱、交际或科学,只是为了不必再拥有它。人们热心地不动脑筋地沉湎于繁重的日常事务,超出了生活所需要的程度,因为不思考成了更大的需要。
匆忙是为了掩盖焦虑,热闹是为了掩盖空虚,但欲盖弥彰。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无休止地用事务和交际来麻痹自己,因为一旦安静独处,耳边就会响起一个声音,搅得人心烦意乱。可是,那个声音恰恰是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的,它叮咛我们:“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这是我们的良知在呼唤,我们为什么不听从它,从虚假的生活中挣脱出来,做回真实的自己呢?
学会断舍离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做,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列入了日程。如果让我们凭空从中删除一些,我们会难做取舍。可是,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那么,我们即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为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注重做事的过程而非结果
做事即做人。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通过做事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始终走在自己的精神旅程上,只要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有意义的,而所做之事的成败则变得不很重要了。
做事有两种境界。一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关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于是做事时必定会充满焦虑和算计。另一是道德的境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正因为如此,做事时反而有了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
享受独处的乐趣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一个人待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成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的大师们的杰作之中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我再三强调,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本事,这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源泉。一个什么兴趣也没有的人是最可怜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他的位置,他只能任人摆布,任命运摆布。
相反,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不管是作为专业还是业余爱好,你钻研进去,乐在其中,把它做到你所能做的最好的程度,你的心情是快乐的,你的生活是充实的,你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一个家园,这个家园是外界的一般风雨摧毁不了的。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那些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的,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利,一旦在名利场上受挫,内在的空虚就暴露无遗。
《成长是一件孤独的事》
周国平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1-1
配图:越南艺术家Phan Thu Trang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生活感悟 致焦虑的你”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