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脆弱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各种负面情况的发生都可能让我们变的脆弱。面对脆弱,有人会同情,也有的人会鄙视。小说《挪威的森林》里的永泽就曾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当然,好与不好,强大与弱小这些都是用评价的视角来看问题。心理学不是去评判一件事与物,而是观察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今天实用菌就从心理的角度,探讨一下脆弱这个话题。
1
从程度的角度来说,脆弱有两种,一种是正常的反应,另一种是过度的反应。
比如与恋人分手、身体的病痛、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的离婚,失去亲人等等。当我们在承受一些很大的压力,并且一时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时,内心就会感到脆弱,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
此外还有一些过度的反应。
有一位朋友曾这样说:“我真的太脆弱了,如果陌生人对我态度不好,我自己会难受很久,心情也一下就高兴不起来了。”这种就是过度的反应,多表现在自我价值不高,过于在乎别人看法和眼光的人身上。
面对脆弱,我们一般的做法是掩饰,我们都害怕将自己的脆弱柔软之处显露出来,因为我们害怕受伤害,害怕别人认为我们软弱。“你可以委屈,可以痛哭,但不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脆弱。”这句话就代表了多数人对待挫折的想法和心态。
但是,心理学发现,当一个人呈现自我的脆弱柔软之时,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另一个人内心的脆弱柔软会同时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展示脆弱的一面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更深的亲密关系。因为展示脆弱的行为本身就代表了一种信任与被信任,双方交换脆弱的过程,也是建立更深入的信任的过程。
关于脆弱,我们需要意识到的一点是,感受到脆弱这种情绪本身不是问题,只有当我们被脆弱感一直控制,无法摆脱无力应对的时候,才会变成问题。
2
哪些因素会导致人们变得脆弱呢?
首先,我们不能排除性格等生物性因素。比如素质-应激模型认为,部分个体具有与生俱来的“脆弱性”素质,比他人更易受到消极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心理脆弱的人往往和ta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经历有关。
1、过度控制
在家庭教育上,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收到伤害,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做,能参加的活动不让参加,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心、敢于冒险的天性逐渐被泯灭,养成了胆小的习惯和懦弱的个性。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不知所措。
就像武志红所说:“但假若孩子的自由意志总被灭,他就会形成一种脆弱——我内在的生命力总是战胜不了外在的限制。”
2、过度满足
有的父母以为,爱孩子的方式就是给予子女他们想要的一切。所有事情都要依从孩子,于是孩子养成了养尊处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认为所有事情都应该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的。一旦在某件事情上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很失落,变的脆弱。
3、过度追求成功
在一些追求成功、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主的教育环境中,孩子被催促着一定要考好、事情一定要做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们没有受挫的心理准备,不知道如果不成功也不是世界末日,也不明白怎样面对失败,于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心理上很容易变的脆弱。
4. 过度挫折
有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过多的遭遇了一些挫折。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会失败时,他的精神支柱会瓦解,丧失斗志,选择放弃,陷入绝望,这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大量处于逆境中的人都会出现类似的特征,甚至当他们看到别人屡遭挫折时,会认为自己也不会有希望。
3
那么,对于那些经常感到脆弱的人来说,怎样才能调整自己呢?实用菌这里推荐3个方法。
1、从家人身上获得情感支持
家不仅是温暖的港湾,也是我们的寄托和精神力量的来源。当遭受挫折内心脆弱的时候,多花些时间和家人相处,他们的陪伴和支持会给你莫大的安慰。
2、多进行运动
有氧运动对抵抗脆弱感也很有帮助。当我们进行运动时,一方面我们会感到力量,另一方面会没有时间再考虑哪些令人失落的事情,这对消除我们的脆弱感很有成效。
3、接受脆弱
要诚实地对待你的感受,不要隐藏脆弱的情绪。当你否认脆弱时,脆弱就会一直控制你,让你一碰到就感觉痛和无助。但是当你愿意诚实地面对脆弱时,你就能对自己的内心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通过学习和成长化解这种脆弱。
最后,想说,很多东西本身都没有意义,只有你赋予了它意义,它才变得有意义。
凡是让你痛的,必曾给予过你甜;
凡是让你脆弱的,必将令你变得更坚强。
面对你自己的脆弱,
你可以想一想,自己能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经典美文 当你感到脆弱时,要牢记这三点”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