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总是随着外在的境界转变,或者喜欢什么,或者厌恶什么,变化不定,不能平静。
当看到别人做的比我们好,进步比我们快,工资比我们多,职位比我们高,有些人就会心生嫉妒;当得了点小小的成绩,有些人就自以为是,感觉别人都不如自己,骄傲且轻慢。
看到好的东西就想得到,甚至寝食难安,这是我们的贪心在作怪;碰到自己不愿看到的人,心里就会忐忑不安、躲着走,这是因为心里有愧。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心里的烦恼习气,是没有“平常心”的表现。
外在的境界不断变化,我们的心却仍然活在对过去的记忆中,用过去所产生的想法看待当下,这是造成痛苦的原因之一。
过去看到某个人不好,或有什么缺点,我们就会一直这样认为;当发现他做的不错了,缺点没有了,心里就会诧异,他怎么进步了?其实别人在不断提升,而我们却缺少敏锐的感觉,看待他的眼光一直不变。
有时我们做了一件比较成功的事,或突破了一个境界,就沾沾自喜,一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有时我们做了糟糕的事,就伤心不已,每当忆起,懊恼不安。
我们的脑子里全是过去发生的、让我们或悲或喜的事情,或者自己所幻想的一些脱离实际的镜像。这让我们心里不能平静,头脑不清醒。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说:“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所谓妄想,就是过去所做、所说、所见、所闻的影像留在我们脑子里。让我们高兴的,我们执着;让我们痛苦的,我们也执着。
想的次数多了,就会形成心理惯性,影响自己的行为。过去的种种的影像,形成了现在的我。
古来大德说,“平常心是道。”外在的境界是变幻无常的,我们的心也往往起伏不定,修行就是训练我们的心,让它不管对外在的变幻还是内在的起伏,都能平等视之、平静视之。
顺境时要收心,逆境时要放心。顺境时不可得意忘形,逆境时也不用颓废不振。对于外在的境遇,要做到收放自如,过犹不及。
佛教讲“一切唯心造”,其实外在的境界都是自己内心的境界。
同样一个境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乐观的人总会看到积极的一面,悲观的人则看什么都是消极的。
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花秋月本无情,夏风冬雪亦无义,倒是人心偏有意。
《心经》里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都是心的挂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经典美文 一切都是心的挂碍”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