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说,她在朋友圈的动态,从来不敢向父母开放。
为什么呢,是因为以前她也向二老开放过一段时间,但那段时间,她玩微信不得不万分克制,简直如履薄冰。
她发一句“大家晚安”,母亲会立刻问“我天啊,你微信加了很多陌生人吗,多不安全”;
她发翻白眼的表情包埋怨作业多,父亲就马上发链接端来几碗鸡汤:“年轻人多吃苦多学习不要抱怨/年薪50万和5万的人的区别/将来的你会感谢拼命的现在”,云云。
她是很反感这种烂大街鸡汤的,想回复说,你真的不懂我有多累啊,但只能在心里翻白眼。
真正回给父亲的只是一张圆鼓鼓的笑脸。
我很理解的。
现在的我们,处于人生黄金攀爬期的前奏,多的是为股票、工资、衣着、口红和限量球鞋热血沸腾的灵魂,社会名流的励志箴言闪闪发光,你巴不得一觉醒来,就坐拥了精神与物质的双丰收。
但父母早就告别了大迈步的拼搏时期,他们只关心菜价、空气和睡眠质量,生活节奏慢兮兮,不太爱跟进新知识,只爱转发让人啼笑皆非的流言,他们对微信的用法,似乎方方面面都不太能跟我们“接轨”。
真是蛮糊涂的——
坚定不移地扩散伪科学谣言,哪怕你强调“这个早就有人辟谣了”;
喜欢用爆文教育你《细节决定成败,同班同学10年后身价相差竟达一亿》;
他们也不爱听你的“新时代独立女性论”,比起同龄人充满社会学智慧光辉的发言,他们总说,大城市没有让你舒舒服服的小镇好;
我就跟朋友感叹,都有点儿忘了父母是怎么一点点变糊涂了,是不是在我们变聪明过后啊?
02
那天我跟一群人聚餐,嘴皮子动得比筷子快,笑声掺着碰杯声,觉得自己过得十足热闹。后来酒满饭饱各自告别,离开了餐厅的热空调我冷得直哆嗦,站路边等的士,手指划着朋友圈动态。突然弹出一条母亲的消息:成都降温了,上海怎么样啊?
我回到聊天界面,看到几个刚分开的朋友发来的消息是:
“你把刚刚没加滤镜那张合照发我一下”;
“记得微信转一下账噢”;
和室友的“今天晚上还讨论ppt吗”…
那句“上海冷不冷啊”显得是那么不精彩,那么不合时宜。
但是不知怎的,我看到那条消息,在路边凛冽的大风里一个人缩着肩膀跺着脚,突然就觉得上海特别冷。
父母给的关心看起来常是不合时宜的,当你经历了一大串独特的前情提要,跟他们的语境已然对接不上,你就好想冲着他们,把电话挂了把舞台灯光大闸给拉了,你说不要管我行不行,放我一个人去成长。
可是你会失望吗,当你发现没人会对着你字字珠玑的朋友圈做阅读理解,你的生活近况对他们来说无关痛痒,你每次公布恋情进展评论数都会爆表,可是没人关心你有没有在感情里被欺负,始终不断跟进的,好像也就只有父母:
在遥远的那端忐忑不安地问,他到底靠不靠谱啊?对你好不好?
虽然他们跟你步伐不一致了,但他们是真的担心你,比你任何一个步伐一致的朋友,都要担心。
03
我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过许多这样的标题:“父母的眼界阻碍了孩子通往高贵”、“没见过世面的父母对孩子危害有多大”,都是用精英且疏离的口吻写就。
我就常在想,对待至亲之人,为什么大家不能多包容一点呢?
今天如果我想写爆文,完全可以写《致爸妈:对不起,我必须要向你屏蔽朋友圈》,列举他们种种“不聪明”的行径,说他们热衷传谣、热衷灌毒鸡汤,说我压力太大也实在太忙了,说对不起啊,我们早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了,你跟不上我,就别怪我走得快。
可是我不想这样。
当你在外面虎虎生风时,抑或受人奚落时,短暂膨胀或失意时,你有想过吗——比那些“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酒肉朋友们要多挂念你一千倍的人,也只有父母啊。
在微博看到过一个话题,是关于父母的朋友圈,一条留言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他父亲不太会用手机软件,微信连头像都不会换,他前阵子刚教完爸爸怎么发朋友圈,还没来得及教他怎么换头像,爸爸就意外去世了。
他父亲的那张没有头像的朋友圈截图,让我心里一颤。
人生光阴有限,面对父母,别用“嫌弃”替代了“理解”。
长大后的你尽管飞,但别忘了偶尔回头,看看他们。他们是需要你的,正如你从蹒跚学步成长起来的漫长日子里,曾经如此需要他们。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网络文摘 别再向父母屏蔽朋友圈了”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