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需要个性的年代,乖孩子也许不再是个褒义词了。
懂事听话的孩子一律被称为“乖孩子”,他们基本都会有以下特征:
以父母的指示为最高指示、学习牛逼、懂得节约用钱、永远老实、给父母长面子、恋爱结婚以父母想法为天……
其实,这样的孩子从小就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长大后,有些甚至存在感情淡漠、自私、潜在暴力、患得患失的焦虑情绪。
越乖的孩子,长大越让人操心。
太乖的孩子容易忽视真实的自己
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又在口头上拒绝大人时,他一定是大人眼里的“乖孩子”、“懂事的孩子”,因为他从来不会乱要东西。
乖孩子这个称号,在大多数大人的眼里,可谓是最高的赞誉,而一些敏感的孩子,为了努力做出乖模样来讨大人喜欢,便甘愿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压抑到一边。
因此,在多数乖孩子长大以后,便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有心理学家说: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旧唐书》里有一句话说:“父有诤子不败家。”诤,敢言直谏也。一个敢于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孩子,是可贵的;而一个合格的父母,是不会以“乖”来命名和要求孩子的。
太乖的孩子独立能力差
有句话说:“你剪断了他的翅膀,却想让他飞翔。”现代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会犯下一种错误:儿女是他们人生的附属品,并有权对儿女的人生进行干预,甚至主导。
小时候大人害怕孩子摔倒受伤,因此会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和帮助;到了青春叛逆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行为意识有了冲突,父母若仍以“过来人”的心态来管教子女,往往会收到反效果。
久而久之,这些被训乖的孩子,慢慢成了一个从不提问的“乖”学生、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妈妈包办的“妈宝男”。
从这个角度讲,能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太乖的孩子容易落后于时代
时代的发展太急速了,很多事情,反而需要前辈向后辈学习,毕竟,能认清自身的视野局限的父辈并不多,拥有铁饭碗,依旧是父母辈不变的观点。
相比较而言,那些当初做了公务员、去了石油燃气等大型国企的孩子,目前却在不断忍受着低效的官僚体制,或是经历着油气的萧条与裁员。
相反,那些曾经“不乖”的孩子,来到了中关村、深圳等地摆地摊、做商务,抢占了市场先机。他们从父母眼里的“坏小孩”一跃成了当代的潮流领导者。
在这个更新飞快的时代,“乖孩子”也也就不再是个褒义词了。
对“乖”的引导要有度
长期被“乖”的概念严加管教的孩子,他们的青春,沉稳得可怕。更多时候,孩子成了父母手中操控的木偶,一举一动,都出自父母手里,孩子的天性因而有了太多的牵绊。
龙应台说:中国父母育儿存在一大问题,那就是干预太多、问询太多、包办代替太多,而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太少。 这样长大的孩子,即使生理上长成为大人,但他时刻都需要一根可以时刻搀扶依靠的“拐杖”。
父母的引导,应该是温和的,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更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让孩子沉溺在他人的期待里,这便是给予孩子生命最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生活感悟 越乖的孩子,长大越让人操心”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