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需受教呢?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须父范学堂。”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则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是啊,作为一个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深知父母们的控制、无知、愤怒、无理性……将如何毁坏一个孩子,并且,毁得理所当然,毁得蛮不讲理,毁得“老子就这样,你能怎么样”。
于是深感无力。
许多次都和朋友们说:
比孩子更需要受教育的,是大人。
比孩子更需要爱的,也是大人。
昨天在珠江新城,等人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一个妈妈,正在训斥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你知道这种饭店有多贵吗?我一个月只赚几千块,这吃一顿就得花掉我几天的工资,我为了你累死累活,你一点都不知道心疼妈妈!”
孩子嚅嚅地说:“可是你前天答应过的!”
“那你还答应过我每天打扫家里的卫生呢……只知道要要要,跟你爸爸一模一样,无情无义……”
孩子沉默下去。
母亲还在一直审判和责备,后来慢慢消停下来,孩子开始讨好母亲,去靠近她,拉她的手臂,可是母亲一直冷冷地,不予任何理睬。
像这样的场景,相信在大家的生活中,应该也极为常见。
母亲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表面上,是因为舍不得钱,但实际上,是缘于对孩子失控的愤怒,对生活的恐惧,对爱的匮乏。
而孩子,则受于更大的恐惧当中。
他一直撒娇和讨好,用自己的方式,柔柔怯怯地,来表达这种声音:妈妈,我爱你,请你也爱我吧,请你不要不理睬我,我会觉得害怕……我错了,我不要牛排了,我会以让你开心的方式活着……妈妈,请你低下头来看看我吧……
可是,母亲依然冷漠,评判着儿子的反应,到底值不值得她原谅他。
也许,这位母亲,也是爱孩子的。
但是,这种爱,带有太多的杂质。
它不是无条件的,也不是完全接纳的,而是带着评价的:你听话,你优秀,你不给我惹事,我才会爱你。反之,我就不爱你。
这样一来,孩子就无法自在地活着。
他会在意外界评价,会讨好,会媚俗,会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自己的利益,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后台经常有人问我:你在许多文章里,都提到过童年的境遇,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我仍不太明白,父母到底如何影响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
今天用一个心理问答,结合上文案例,再现一下这种影响。
问:你为什么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敢表达?忽视自己的利益?
答:我想讨好别人。
问:你为什么想讨好别人?
答:我害怕和别人起冲突。
问:你为什么怕起冲突?
答:因为我怕别人不喜欢我。
问:为什么需要被喜欢?
答:因为我需要被认可。
问:为什么你需要被认可?
答:因为我很难自己认可自己。
问:为什么你不能自己认可自己?
答:因为我从小就一直被指责,被忽略。
问:为什么你一直被指责忽略?
答:因为妈妈心里有愤怒。
问:为什么妈妈心里有愤怒?
答:因为她委屈怨恨。
问:她委屈怨恨什么?
答:她所给我的爱。她给予爱的时候就会伴有委屈怨恨的情感。
问:她为什么委屈怨恨?
答:因为她一直以来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爱。
问:如果她得到充足的爱会怎样?
答:她会觉得安全、满足。
问:她觉得安全满足会怎样?
答:她便有能力去关注这个世界,去付出更多的爱。
问:会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我能有一个更和谐的家庭,得到更多的爱,然后我会更有能量。
是的,若你半生委屈,你的愤怒,便会传递到孩子那里,使他收获一生恐惧。
而我们,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这种匮乏。
匮乏代代相传,人人求爱若渴,恐惧如影随形,导致大家都成惊弓之鸟,生活得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草木皆兵。
大人已经是这样了。
但是,孩子没有义务,继承这种恐惧。
想要打破轮回,得从你我的自我觉察和自我疗救开始。
愿我们都能给予自己足够的爱,接纳自己,满足自己,更新自己,然后,放轻松,放开心,以丰沛的爱,福泽身边每个人。
这样,孩子就不会活在我们的阴影中。
他们会跟随自己的精神胚胎,成长为天赋的模样,在自己明亮的世界,发现自己的爱、使命和荣耀。
那时,你才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你不是他的造物主,只是他的见证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网络文摘 若你半生委屈,我便一生疼痛”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