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乡这边每每有人过世,道士都会在房檐下边安装一个高音喇叭,声音响彻乡里,几里外也能够听得到阵阵哀乐。傍晚,我都会静下心来听道士放的哀乐,那些凄凄切切复铮铮的哀乐是我小时候听到的最好的音乐,也是我最早的音乐启蒙。
静静聆听着,觉着好听,也听不出什么特别的感情来。但是当听到二胡,听到古筝,听到长笛发出低沉的声音来,心里很清楚这是悲哀的乐曲,低低的调子,如怨如诉,像极了死了丈夫的寡妇在深夜啜泣悲啼。不过我的心情是不受干扰的,反而觉着这个音乐好听,好听,也知道是什么歌名,听着就睡熟了。早上起来听到的一般是哭丧的磁带,死了男人就哭“牙老子”,死了女人就哭“娘老子”,像杀猪声,我最讨厌这种假腔调了。所以就更加想念傍晚时候能够听那些哀哀凄凄的旋律,非常优美的调子。而这其中我最喜欢的调子就是梁祝的化蝶。
化蝶,多美的名字啊!懵懂不知的我当然不会知道化蝶出自何处,也不知道化蝶双飞的凄美传说。。但是,我就是喜欢听,喜欢哼唱,觉着这是灵魂的音乐,是最纯净的水一样的音乐,听着仿佛一道道水波在眼前流着,波光荡漾,那是我听着流出了眼泪。你想想吧,一个小孩子听着她,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不是情感的催化作用,仅仅是音乐感动了一颗幼小的心灵。
为什么一段调子可以催我泪下?这就是化蝶的撼人心魂的魅力。
长大后,我明白事理了,也知道梁祝的故事。于是追随着梁祝的音乐我开始了自己的织梦之旅。自学了几样乐器,只为了在自己的身体里也可以流出化蝶这么优美的旋律。努力的练习吹笛子,吹得头晕晕呼呼的,躺一下,接着吹。我犹然记得有一个暑假,别的小伙伴都到户外捕知了摘麻梨子去了,而我一个人坐在房间的沙发上吹啊吹啊吹啊,直吹得丧失意识为止,可是我还是吹得不好,吹不出流水一般的美妙调子,我于是使劲地打自己的手指,生自己的气,为什么这么笨?后来学二胡,拉二胡我也老是不能错开两根弦来拉,调子很是单一,费尽周折才好一点。学口琴稍微简单,可是我还是没有找到窍门能够让音乐如同流水一般展现出来。而听着化蝶,烦躁的心情暂时安顿下来了,我也自我安慰起来,梁祝是世间最美的绝唱,无法模仿,无从用自己的手指表达出来,否则就不是梁祝。我自始自终都没有学好几样乐器(那时家里穷,不会有钢琴、小提琴等高档西洋乐器,只有丝管之类的土乐器),虽然全是自学自练,但是任凭我如何努力都是停留在哗哗啦啦的一片噪杂流水声的这种田地,很难企及行云流水般的至高境界。于是,我就转向了欣赏,做一个化蝶的观赏者也许还是够资格吧。
录音机的时代,我买了张梁祝大全的磁带,里面全都是梁祝,有协奏曲,有各种乐器合演的,也有独演的,这张磁带被我反反复复听了N多遍,伴随了我的整个中学时代,最纯洁的中学时代。
电视剧里播放过罗志祥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看得如痴如醉。对梁祝充满同情,对马文才恨之入骨。草桥结拜,东山书院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化蝶双飞等情节我是了如指掌的。越剧和黄梅戏的版本也看过一些,十八相送的剧目很多,唱词都写得不错,我慢慢都积累识记下来。后来看了何润东版本的电视剧,起先是不喜欢何的,看着看着,我觉得何润东演绎梁山伯虽然缺少书呆子的憨劲和英俊,但是越演越痴情了。其实,在我而言谁饰演都可以,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不论谁演都会演的感人落泪,都会引起灵魂的共鸣。
化蝶双飞的一段,不论是纯音乐,还是影视剧,在任何时候,我都喜欢着,悲剧的美,悲壮的美,悲情的美,美得让人掉泪,美得荡气回肠。自从发现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无法用自己的手指表现出流水般的梁祝之后,我便放弃了表现它的奢求,由此我明白了事物都是世间之物,很少专属于某人,我们只可以听听,看看,想想,占有不来,又何必要占有?现今我也放弃用任何语言词汇来描述它,你描绘不出来,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就是如此。我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我更喜欢梁祝。
如果可以,我要把梁祝设置为此生指定的背景音乐。
如果可以,我要将梁祝作为我死后的唯一播放曲目。
如果可以,我愿和你,吃着火锅,听着梁祝,化蝶双双飞去。
如果可以,请在我的墓碑上刻镌刻上这首曲词吧: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深深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本文由《雨露文章网》www.vipyl.com 负责整理首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心情日记 愿和你化蝶双飞”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