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姐去相亲。
对方是个私企老板,条件不错,就是学历比我姐低两档。
不过介绍人反复强调,人家是个爱读书的好中年,一直秉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理念在用功,所以学历神马的根本不是事儿。
我姐想想也对。就去了。
结果听男方讲了一晚上养生大法和黄黑段子。跟我大姨和大表哥平时转发的朋友圈如出一辙。
而我姐说个墨菲定律他就懵了。
俩人喝的是法国红酒。正好我姐最近看了一本《法国,葡萄酒王国》,想跟他聊聊。但我姐说了半天葡萄酒的产区、酿造过程,对方的回应基本围绕“葡萄酒泡洋葱能治失眠”之类的朋友圈养生集。
回来后,介绍人问:他是挺有文化的吧,你看出来了吧?
我姐说,还真没看出来,他平时都读啥书啊?
介绍人说,别的我不知道,但是你看看人家这朋友圈,一天转发好二三十条,这阅读量。
呃。
2
认识一个面相大师,挺牛的,看事儿挺准。这个不能多说,涉嫌封建迷信。
但有一点可以说,也很有趣:他能看人学历,具体点,是读过多少书。
他说,人读的书,都在脸上写着呢。读书少的人,脸上有一种狭促、盲目和幼稚,这是精神饥饿的表现,读书越多,这种饿相就越少。因为读书能让人明是非,通情理,所以读书越多的人,精神上越不容易被困住,面相上也就越温和、协调、自在,越不会出现那种难看的粗俗、狭隘、市井气。
我朋友问:那天天刷朋友圈的算吗?
大师就呵呵了。
3
当然,人读书不是为了变好看的。
更当然,也不是为了变有钱。
在这两个可能出现的附加值之外,读书的意义是——
来,让他们说:
陈丹青:
读书有两个作用,一是让我自以为非,一是让我有一间自己的房子,有内心的生活。
茨威格:
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世界。
毕淑敏: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伏尔泰: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知乎网友:
读书会让你内心笃定却又不会过于固执,它能让你看见他人眼中的世界,也能让你清楚的知晓自己。
另一个知乎网友:
长期读书的人会明显不同——公众场合偏于安静,发言时直戳重点,逻辑清晰;做起事情专注度高,不会大声吵闹;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更快。
4
其实我最想隆重指出的是:看字≠读书。
比如天天刷朋友圈,看再多“不转不是中国人”,也是无效的。
而即便是在微信看有一些深度的文字,效果也跟读书差那么三两条街。
读一本书和刷十万字的朋友圈的不同是:
一本书,它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深化的体系,本身就是一座黄金屋,比如我最近超爱的那本《心的处方笺》,书中提出了55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出了颠覆常人惯性思考模式的另一种答案。这样的好书,既可安慰你的内心,更可“治愈”伤害。
而那些零散的文字碎片,是一堆没法垒在一起的金子,看起来很美,实用价值却并不高,它们很难促使你深入思考,帮你构建完善的思维,只能替你吐槽发泄,却无法帮你治愈。
好比不管你吃多少瓜子薯片巧克力,也取代不了一饭一菜一汤的正餐,零食可以做消遣,而保证身体健康营养均衡的,还得是正餐。
5
你感到自己的灵魂营养不良了吗?
那就放下手机,读点好书,喂喂你那只如饥似渴的可怜小灵魂吧。
朋友推荐了亚马逊4月份热销书单给我,都很吸引人,实在无法决定不买哪一本。帮我个忙,来投票一下吧,哪一本你最感兴趣?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网络文摘 别让灵魂在朋友圈长草”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