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读刘铁芳《文化破碎的乡村教育》,其中有一句话勾起我无限思绪:乡村文化曾经让我们拥有了无数个尽管贫乏但不乏美好、丰富的童年,乡村社会成了我们生命的根。
真是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乡村的土地那么丰厚,乡村的树木那么挺拔,乡村的风那么自由,乡村的空气那么清新。更有那乡村的文化像一本无字的书,世世代代在写,世世代代在读,却总也写不尽,总也读不完。
就说乡村的三月吧。它远看近看都是一幅朴素而艳丽的画。你看,三月的小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红了花,绿了树,青了山,亮了河。在三月晴明的天空下,远山水墨似的蜿蜒起伏,小村红墙灰瓦的整齐排列;丛丛簇簇的鹅黄嫩柳列在街边道旁,抒写着春天的诗句;大块小块的麦田,油绿着身子,蓬勃着生机。最可爱的是杏花落尽桃花开。你看,一身粉衣的杏花仙子翩跹着舞姿刚下山坡,妩媚的桃花姑娘就已登场了。她的来临亮丽了乡村的看台,映红了乡村的脸颊。整个乡村生动了,活泼了,俏丽了。这时鸟儿们也忙了起来,早晨,你会看到各色的鸟儿伸展着腰姿,卖弄着歌喉,啾啾唧唧,唧唧啾啾,把春天的喜悦唱响在乡村的角角落落。
而真正热闹了乡村的是一年一度的大集。大凡稍大点的村庄都举行。逢集少则三天,多则五天。从三月一开始,乡村的大集就拉开了帷幕。你方唱罢我登场。中间间隔不出十天半个月。一直延续到夏至、麦收大忙来临为止。每逢大集,村里既是一次各色物品展销会,又是一次戏曲演唱会。不仅吃穿用戴的物品应有尽有,而且村里要花钱请一个好剧团给村民唱几天大戏。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让乡民们过足戏瘾。这俨然成了乡民们继春节之后的又一道物质与精神的大餐。
童年的记忆中,每逢哪个村子大集,那里就是一个翻腾的人海,通向村子的每条道路像一条条溪流,运送着乡民从四面八方涌来。早上,伴着和煦的阳光离开家门,不管远近,都凭着两条腿走向会场。一路上,春风微拂面,麦田比相连。还有菜花笑开颜,芳香馥郁,蜂围蝶绕,灿烂着一个个出行人的心田。
傍晚,夕阳西下,农人们买好了所需的物品,满载而归。肩扛着麦锨、竹帚,手提着糖果点心,像背着满腹的喜悦,无限的希望。笑意盈盈中,评论着戏中人物的善恶美丑,正邪忠奸;品味着唱腔的高低曲折,有兴致的还高声来两句经典的唱白,引来阵阵的笑声。笑弯了小路,笑红了西天。
岁月流逝,记忆积淀,日久弥新。越来越感觉到这乡村的天空大地,乡村的花草树木,乡村的大集,乡村的大戏,就是乡村文化的缔造者、传播者。它启迪了乡人的智慧,开阔了乡人的视野;它教化了乡人的淳朴善良,广阔了乡人的博大胸襟。自然相传,口耳相传。世世代代,绵延不绝。成为我们生命的根基。即使在如今繁华的时代,走进它依然会带给我们心灵的净化与安宁。
这是那物质和文化双重贫乏的时代。如今的乡村,物质充足了,文化多样了,我们的记忆该更美了吧?心情也该更快乐了吧?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经典短语 三月乡村思满天”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