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勇于尝试并懂得适时退回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这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承认自己的局限,在个人的局限性中有效地燃烧,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在个人的局限性中有效燃烧…
勇于尝试并懂得适时退回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这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承认自己的局限,在个人的局限性中有效地燃烧,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在个人的局限性中有效燃烧
作家村上春树通过跑步的方式探索自己的边界。在跑了55公里并成功突破身体极限之后,他说,有一种类似成就感的东西,偶然想起来似的涌上心头。这是一种个人的喜悦——自己体内仍然有那种力量,能主动地迎击风险,并且战胜它。这种安心感,也许比喜悦更为强烈。
不断拓展自己的疆域,试着了解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些积累就会在关键时刻给你提供一个新的可能性。
学养、见识、品性、视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做事的方式,甚至直接关系到成败。只有在最大程度上拓宽自己的眼界,才能更准确地找准位置,从容不迫地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得成功。
一个从事专利认证工作的老同学,这些年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在工作了10年之后,她重返校园,去旁听一些有关民商法和税务的课程。这些相关领域的东西和她的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她说,这个过程可以帮助自己从更宏观的层面、通过更多的角度来理解这份工作,受益匪浅。
“也许有更大的彩蛋在后面,谁知道呢?”
还有一种自我突破,是去尝试新的角色。在职场上,我们或多或少都见过这样的人,当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获得一定的认可之后,便会不由自主地追求“不一样的成功”。
演员当久了,难免想做做导演。在顺境里,谁都有更高的心气儿,这是人之常情。但问题是,优秀厨师不一定能成为好的大堂经理,金牌程序员和客户沟通起来没准会语无伦次,走上管理岗位的销售冠军在团队建设问题上很可能手足无措。人人都想在新的舞台上获得更大的成功,这种勇气和进取心弥足珍贵。不过,在进行自我突破时切忌膨胀,要看清自己的局限:我是谁,什么才是我擅长的,我能力的边界在哪里。
有些路,你不往前多走几步就永远不会发现它是歧途。在勇敢的尝试之后,懂得适时退回到自己最恰当的位置,这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承认自己的局限,在个人的局限性中有效地燃烧,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我的一位老师,在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之后,被推上了领导岗位。3个月的适应期之后,他发现自己完全无法胜任这个新的角色。他说自己充其量是个专业研究方面的带头人,至于管理者所需要的决策力、领导力、沟通力甚至是不断妥协的能力,并非自己的长项。很快,他作了个让我们大家感到意外的决定:辞去领导职务,转回头去专心做学问。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我更加尊敬他。
穷尽一生磨练技能
除了广度之外,探索能力的边界也体现在做事的深度上。
男子一百米普通人可以跑13秒,中国一级运动员可以跑进11秒,进入10秒就是世界级的运动员,世界纪录是飞人博尔特的9秒58。
从这个分布你会发现一件事情,普通到优秀差15%左右,普通到顶尖差25%左右,普通到最好也不差不到30%。所以乔布斯说过最好的A级人才比普通人才好的也不过是20%到30%。但这个差距是天与地的差距。
换到我们自己身上,一件事情要做到极致的好,首先是指对于我们自身的水平不断的提升,另一方面意味着我们要试图比平均水平高20%甚至30%。
比如以我们用得最多的PPT为例,一般水平可能是能做出一个清楚的PPT,但你一定会发现你们公司里做的最好的那个朋友他有些你做的没有的感觉,看起来更舒服也更能打动人。再上网看看PPT达人们的作品或是各种比赛的获奖作品,或是乔布斯等商业大佬们在演示时的水平,你就自然明确了自己的水平,你的方向是什么。其实任何事情以这个角度看都能找到座标,首先看公司或你认识的人,然后看地区、全国或网络上,最后再放眼世界眼光去看。这样你就做了一件事情,将极致的好有了一个参照系,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持久专注地做一件事,在细微之处追求极致,这就是所谓的职业精神。
小野二郎做寿司时会到市场上选择最好的鲔鱼和大米,反复拿捏鱼片的薄厚和捏饭团时手指的力度;他会斟酌寿司的上菜顺序和温度,力求达到“交响乐般的巅峰体验”;他会调整每个座位间的距离,一一摆好餐具;他甚至会照顾到极少数左撇子客人,把寿司摆在餐盘中靠近左边的位置。
每个人都对小野二郎充满了尊敬,他的学徒、他的供货商、他的合作者,甚至是他的客人——据说,很多人在他面前用餐会觉得紧张。
精益求精,扎根在一个哪怕再微不足道的行业里,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这考验的不仅仅是耐力,更是心性。
一个朋友,先后换了三五个工作,但没有一个能坚持做下去。每次都是信心满满地开始,但新鲜劲儿一过,她就觉得“不过如此”,很快便心生倦怠。那次我们聊天,她忽然意识到这么多年其实只是在原地打转,当初卡住自己的地方——如何持久专注地做事,在不断重复中寻求发展——至今没有任何突破。
你知道的,她就是传说中那种擅于“挖坑”的选手,遍地开花,却始终无法将精力聚集在一处,打出一口深井来。这种时间轴线上的局限性,同样是一个人能力的边界。
什么决定着你最终的高度
很多时候,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铁杵磨成针”式的死磕,而是得益于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改变。
咖啡馆里,邻桌在讨论各自的摄影作品。“你最近的作品画面饱满了,能感觉到你经过了生活的历练,这段时间的状态不一样了。”一个看上去很像大咖的人说。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历练到底是什么,但我明白大咖的意思:你是几斤几两的人,就会做出几斤几两的事。
一个人的状态如何,是个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它不会帮助你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理想工作,其价值也无法体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卡中,但是,在你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不断接近成功的关键时刻,它却很可能是头顶上的那块天花板,决定着你最终的高度。
中学时的一堂英语课让我至今难忘。一个美国老头儿走进教室,抛出一个看上去大而无当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英语?
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为了考高分,有人说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有人说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有人说希望和更多的人交流……
美国老头儿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to be a better person。他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那些外在的东西,只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这句话让我铭记在心。这些年我也逐渐体会到,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心无旁骛,才最有可能接近成功。
一个朋友忙于创业,不惜砸进去一套房子,但辗转了四五年仍然没有起色。他是个有想法也有魄力的人,吃得了苦,才华也足够,问题是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他太想挣钱了,这段时间觉得医药行业有利可图就一头扎进去,过几天发现互联网行业能挣到“快钱”,又义无反顾地从零开始。他开过网店,做过手机APP,开发过第三方咨询平台,甚至尝试过创立自己的快速消费品品牌,至今仍然没能找到一个可以坚持下去的方式。
还有我的闺蜜,她是个很看重外界评价的人。每次我们聊天时,她都会抱怨自己的工作是多么枯燥无趣,然后话锋一转:“我是我们组里业绩最好的!”她周而复始地上班下班,做一份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的工作,支持她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来自别人的夸奖——“领导惊呆了”、“同事们都服了”、“客户特别喜欢我”、“这件事除我之外谁都做不了”。
但我知道,她过得并不快乐,尤其是当外界的评价不足以抵消她付出的辛苦时,难免会觉得委屈。
如果换个思路呢?不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好评,而是找到自己的乐趣和专长所在,集中精力把它做好?可能也会有坎坷,但至少这个过程是快乐的。
更何况,保持一种专注而积极的姿态,不断调试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扩大自己能力的疆域,各种机会就会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来。至于别人怎么说,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励志文章 我能力的边界在哪里?”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本文地址: https://gexing800.com/read-46679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尚个性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时尚个性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