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新书。每当看见别的同学捧着崭新的课本,摇头晃脑的朗读时,我就像饥饿的孩子眼巴巴地盯着炫耀烙饼的富翁,盼望他能施舍给我一块的心情压倒了一切。走路、吃饭、睡觉想着新书不说,抢着盯别的孩子背课文除了可以得到老师的奖赏是一个理由外,最大的收获是能免费看一遍新书上的内容,摸一摸它那洁净的面庞,嗅一嗅它那迷人的味道。偷偷的把别人的新书带回家,看了、抄了之后,又赶在主人到校前偷偷的把它放回书框,忐忑不安的从旁边注视着他的动静,生怕看出什么破绽来。
不知是我对书的痴迷感动了老师,还是我贫穷的家庭得到了老师的同情,他们会把自己用过的旧教本送给我,连同那深情的充满期望的目光一齐装入我的旧背包。那年月,一本教师用书往往要过几茬老师的手,他们在上面写满了批注,密密麻麻的。有的内容看不清了,只需用橡皮擦掉铅笔爬过的足迹,就可恢复他的本来面目——用铅笔批注的老师可算是做了件善事;倘若是用钢笔圈点过的,我只能根据上下文揣摩那些掩藏在墨水下面的文字了,以至于背错课文的事时常发生。好在老师能用“董存瑞用手‘托’起了炸药包,要比‘拿’起了炸药包准确得多”的方式提信我,使我明白揣摩被掩盖了的文字也是锻炼准确用词的一个好途径,这样我非但对旧书的不足感觉不到遗憾,反而从那拥挤的注解里学到了老师的智慧,天长日久,又感觉到了每一位老师勤奋的足迹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但在旧书上要留下自己的想法是难以找到地盘的,有时候你还没来得及思考,老师们的答案就提前进入了你的瞳仁,好像没来得及蜕茧的蝴蝶被好心人扳开了“小房子”,虽然提前见到了阳光,可却破灭了飞翔的梦。因此,盼望有自己的新书仍然是个极具诱惑的念头。以至爷爷戏谑的问我“要讨怎么个媳妇”时,我竟忘了羞涩,脱口喊出了“要个能带来新课本的”。
那时候,不光我这些穷光蛋的后生没有新书,普通读书人拥有的新书也不多。每到一个堆书满架的房子里,主人常常会用竹棍或手指一本一本的介绍那些泛黄的纸张:这是我祖父留下来的;这是姥爷陪给我妈妈的嫁妆(书),在当时是很有品位的;这是我大哥用过的;这是表哥的课本;这是表姐没有读完的《西厢记》;这是被王老师收了又归还给我的《金瓶梅》;这是当兵的叔父送给我的《红日》;这是轮椅上的妹妹送给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听他们的介绍,仿佛是在听一段一段的历史,或者是在听一个一个的故事。当你随手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打开其中任何一页,都能通过那发毛的纸边,或不小心撕碎的纸角,或被泪水打湿留下的圆晕,或被情节感动连续标出的惊叹号,或有所迷惑反复画出的疑问号……摸到该书过去的主人的心跳。和满架的旧书对视,无论是新主还是旧客,都有点和灵魂默语的感觉。虽没有拥有满架新书的富足,但也不乏充实和自得。倘若拥有满架的旧书,还盼望增添新书,那就和我一样——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把书读旧的人,想在新书变旧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进入了新世纪。我的房间到处是书,办公桌上的课本、教学参考、特级教师教案、教辅读物、优秀作文选、文言文译注等手头常用的书就一大摞。还有什么学习材料、党报党刊、练习题、备考方案……不时的和客人抢沙发,和烟灰缸抢茶几。每次来客人,妻子都要手忙脚乱的驱赶我的这些伙计。客人常常会打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羞得我两颊泛红。是呀,确实有万卷书:书架上的《资治通鉴全集》、《鲁迅全集》《四库全书》、《唐诗鉴赏》、《宋词鉴赏》……早已使两扇柜门成了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可打开书本,几乎崭新如故,除了几本字典有摸过的痕迹外,其他书都是处女地。总想着把它留下来有用,可从来没有翻过它一回。更谈不上触摸书中的奥妙了。
再看我们的孩子,每个人的桌框早已书满为患了,桌面上都打起了“城墙”,脚底下常有一个书箱,半张着口衔着几本书角,“大喊”撑得难受。当你翻开它们时,做过的却不多。有一次,收废纸的从教室里抱出一沓书,新来的老师还以为是图书管理员在搬家呢。儿子要买几本学习资料,妻子从废纸摊里捡了几本回来,儿子用了一学期还不知道是捡来的。当他把其中的一本丢失后,到书店里找不出现货,才明白自己用了一学期的资料的来头,小家伙显然是迷惑于废书的崭新程度。
在这个物质生活相当丰富的时代里,报纸发下来就扔到废纸篓里,书买回来就搁在书架上的事,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可我们拥有了书本,并不等于拥有了读书的过程,当然更无从谈起读书的享受。汗牛充栋不等于学富五车,拥有新书只是提供了读书的资源,像过去那样把书读旧甚至批点、抄完,那才是真正收获了一笔财富。
我留恋那个读旧书的时代,但愿我和我的孩子们把书读旧,把读旧的书送给爱读书的人,和他们一道分享读书的快乐。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经典短语 难忘旧书情”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