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想写一篇关于个人爱好的文章,几次想动笔,又怕索然无味,辜负了朋友们的热情。我觉得,文字不仅是我宣泄情绪的符号,更是交流思想的载体。舍此之外,文字将失去意义。我想把个人爱好写一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我空虚寂寞的时候,是爱好让我变得充实,让我品味生活的美好。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不可能整天地工作,任何人都需要爱好来充盈自己的心灵。“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所以,写了这样枯燥的文字,相信朋友们是会谅解我的。
我的爱好不是很多。以前,除了看看书,就是看体育频道的节目。后来,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店铺,闲着的时候,我就去那里聊天。偶然一次,与朋友对弈消遣,“橘中虽隘,自觉天地之宽;胜负虽分,竟忘角逐之想。”从此便与象棋结下不解之缘。开始的时候,我是完全不懂弈理,每每被杀得丢盔卸甲,惨不忍睹。“知耻而后勇”,我跑到书店,买了一本贾题韬先生评论的象棋名局,于夜深人静之时,苦心研读。再与朋友对弈,渐渐胜多负少,后来朋友想胜我一局,已成奢望。
我对象棋的痴迷,在很大程度上与贾题韬先生的棋评有关。诚如评者所言:先生所独具的特点,就是把文学有机地揉进了棋评,使文学和棋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先生的文章纵横泱荡、舒卷自如,文笔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人如饮醇醪,如醉如迷。我确实是很幸运的,在学棋初始,便得到老先生的教诲,每遇困惑之时,书中定有详细的拆解,恍然大悟,心有所得。
爱好下象棋,对象棋的起源和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关于象棋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大概有四种: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代和尚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借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晁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说:“雍门周谓益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作象棋。”上述几种关于象棋起源的传说,有的也有一定的根据,值得进一步追溯。但就从这些传说中已可看出我国古代象棋的萌芽。
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下棋的人数以万计,真正的高手并不多见,至于超一流的高手更是寥若晨星。当然,在民间如果能遇见业余高手,与之对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可惜棋艺和棋品俱佳的人实在太少了。夏天,在我们的小区里,常有一些人围在一起看棋,下棋的人倒好象是木偶,旁边支着儿的人,常常因为意见不同,吹胡子、瞪眼睛,有时候急得哇哇乱叫,甚至骂骂咧咧,恨不得蹦在棋盘上指挥。局势好的一方,洋洋得意;局势劣的一方,愁眉苦脸。如果形式发生逆转,两方的人就好象换了面具,刚刚还失意的人忽然爆笑,得意忘形,而对面那张眉飞色舞的脸孔,立刻变成霜打的茄子。
我认为棋技高低尚在其次,选择对手主要看棋品。下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如何。有的人性子急,是下不了好棋的,有的人个性太张扬,下的棋也难免浮躁,而有的人正襟危坐,全神贯注,胜败不露声色,可见修养极好,城府很深。我很少在街边下棋,偶尔和棋品还算不错的人切磋。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人打棋谱,在夜里点一盏小灯,慢慢地思索,那清脆的落子声,常常伴随着拆解招法的喜悦。难以成寐之时,便在脑海里打棋谱,自得其乐矣。
棋如人生,你的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从棋中可以感悟出许多人生哲理,与人对弈,“一着失误,满盘皆输。”与已拆棋,走错了一步,没关系,关键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重新审视,重新思索。走好每一步,也就走好了我们的人生!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经典短语 闲敲棋子落灯花”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