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在自习室里,又想起来给朋友发祝福短信了。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位朋友竟然回了一条说:“每天都发这些不痛不痒的信息,有意思吗,不觉得累吗?”让我大吃一惊,朋友是在开玩笑,但是这却让我开始思考,我这样的祝福是不是会让人觉得厌烦呢?于是,我在那条信息的后面加上了几个字:“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想问候一声,祝福一下”,然后又发给了其他的几位朋友。我不期望他们中的谁会回复我的信息,因为这已经成是我的习惯了,习惯了祝福某些人。
有什么不对的吗?我反思我的行为。
在大一的时候,我和朋友们都刚刚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都非常天真,所以彼此之间最流行这种祝福信息。这可能比较幼稚,至少在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比较幼稚,也确实往中国移不动的口袋里塞了不少的钱。大概是因为临近大学毕业,大家都比较忙的缘故,自大三下学期以来,这样的祝福短信明显地少了,而且大多是单向的,我发给某人,某人可能不回,或是因为不屑,某人给我,有时我也不回,多半是因为心情和懒惰。
但是现在想来又觉得很值,浪费一毛钱就能传递我的祝福,总比花一大笔钱请某人吃顿饭来得实惠方便,这是单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有些势利,但绝非没有道理。
我是已经习惯了这样地祝福别人,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同样地习惯了我的祝福。
类似这种习惯了的祝福其实是很多的,而且我们很少回考虑到祝福的合理性以及这样的祝福带来的任何客观后果,我们只是习惯了。就像小时候出门上学总要向爸妈交代一声“我要去上学了”一样,这样做只是为了让爸妈放心,我们从来不会觉得我们每天说同样的话,爸妈会不会觉得厌烦。
在你过生日的时候,会有很多朋友给你说生日快乐,你可能会觉得某些人纯粹是出于礼貌,但是你也得明白,大多数人对你的祝福都是发自内心的。这就像某些你已经习惯了的祝福,它可能与所有人说的都是一个样“生日快乐”,但是其中的分量你是应该可以感觉得到的。
与其说真正的祝福是一次感天动地,如山洪暴发,一发不可收拾,倒不如说祝福是无微不至的关照,如淙淙流水,缠绵悱恻润物无声。祝福的分量和纯度,不在于某一次的轰轰烈烈,而在于时间上的延绵不绝。祝福不是冲动,祝福是心动;冲动是肤浅的,心动则是深刻的。
我从来不喜欢不习惯现代人所谓的“浪漫”。
在她生日那天送她1000朵或是10000朵玫瑰,还不如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陪陪她聊天,在她生病的时候静静地坐在她的身旁,女人尽管重物质,但是我相信她们更感性,更重感情。
也听说过某男为了追求某女,撕破脸皮在女生楼下打出条幅“I LOVE YOU”,某男在女生面前点亮多少多少支蜡烛,反正越多越好,我觉得这简直就是胡闹,哗众取宠。如果说某男是真正爱某女的,就不该会如此地急躁,如此地不择手段,等待都忍受不了,可见是心不诚;如果说,某女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了某男,那我宁愿相信,这不是爱情是同情,是某女的怜悯之心让她觉得不该不接受某男,她不忍心因为自己而让某男丢脸,但是建立在怜悯基础之上的爱情或是婚姻是不会长久的,因为这不是爱,只是同情。
比起这些所谓的“浪漫”,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浪漫”。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的扮演者朱琳,曾经为了自己的搭档“唐僧”徐少华,一等就是二十年,至今仍是独身。她在参加央视的《艺术人生》节目时,一上台就对主持人朱军表示:“对不起,朱军,自从我一来我的眼里就只有一个人,我的御弟哥哥。”当被问起会不会觉得遗憾时,她表示“我没有遗憾,因为我完全沉浸在和唐僧的一段儿女情长中”,“虽然在剧中是演绎了一段有头无尾的爱情,但依然是一段人间佳话”,“除了思念,我还很关心御弟哥哥成家了吗?”当得知现在的徐少华一切都好时,朱琳动情地凝望着徐少华:“御弟哥哥,二十年不见,别来无恙?”这该是多么大的一种力量啊,这样的爱的习惯持续了20年,这样每天对“御弟哥哥”的祝福一直默默地延续了20年,不比送10000朵玫瑰,厚着脸皮死缠烂打浪漫得多,有风度得多吗?
任何成熟的爱,都应该建立在习惯的基础之上,我爱你,没有别的理由,因为爱你已经成了我的一种改不了的习惯,不爱你不行。所以我会想着你,帮着你,惦记着你,维护着你,尽管你可能会一点也不知道,没办法,爱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管你知不知道。
被祝福的人是幸福的,把祝福当成习惯的人是快乐的,而那个被“习惯了的祝福”包围着的人是更加幸福的。
如果你对某个人的祝福,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祝福他已经成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他在你的心目中一定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得到这种“习惯了的祝福”待遇的,珍惜还来不及,有谁还会责怪呢?
如果某个人对你的祝福是习惯了的,祝福你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那么,我只能告诉你,你很幸福,更重要的是你要懂得珍惜。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得到这种“习惯了的祝福”待遇的,珍惜还来不及,难道你忍心辜负吗?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情感日志 习惯了的祝福”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