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仍被指派陪江苏来客吃饭.我到餐厅时,只有三人,上午讲课的X教授,我们局座,还有一个招商分局长。未见我那“哥”和N总。随之,又有县领导和开发区领导陆续来。我放下包,出去一下,然后,在卫生间边上的自动擦鞋机上擦鞋,办公室主任呼我,说:“开始了。”
我推门入,见“哥”正坐在沙发边的几上泡茶、分茶,四只小杯,一盏与我。我不内行,也学风雅,作三龙护鼎状,闻香,再分三次喝完。茶大约是二泡,味佳。喝了两杯,入席。
席间,我以纯净水代酒,没有人反对,因为下午培训班那边还得去。进行了一会,还是喝了些酒,不喝点真酒,心里愧疚,觉得对人不起。与“哥”喝了一个,哥说:“那茶已经打开了,我也不好带回去了,给我妹妹”。我推辞着,酒桌上的话,没当真。
宴罢,都没有离席,“哥”要泡茶,于是,便有人洗了杯和壶捧给哥,开始泡茶,把茶叶放入盖碗,好象省掉了洗茶的程序,注入水,以兰花指提盖刮沫,没有间隔时间,旋即倒入公平壶,分茶。我们局长喝了一口,说:“怎么感觉淡呢?没有刚才喝的浓”。“哥”说:“我妹妹的茶,我给她省点。”我才知道,他说把茶给我的事当真了,力辞。“哥”便拿了茶递给我,我不好意思要,轻放在酒案上。
席散,纷纷起身欲走,“哥”收茶具入一只小包中,着力拉着小包的拉链,见“哥”不顺手,帮了一下,谁知,“哥”连茶具也要送我,说,留出差带着用。我不要,几个领导一起说,那得要着,这有意义,比送什么都有意义。一时间,我不知道该收还是不收,推来推去,领导说,别推了,拿着吧,一个同事又拿了我的包,把茶叶也装了进去。
茶,是阿里山茶,我没有细赏过,以前,在一个姐姐的博客里见过拍的照片,去年十二月份,去市里拜访一个台商,喝的大约也是这种茶,当时,没有记名字,既然今天喝了,我就细细研究一下。
晚上回家,我烧了壶新水,先查下资料,在我的印象中,台湾的茶,我只知道冻顶乌龙,别的没有听说过。我查了两本书,一本里,没有阿里山,有冻顶乌龙,但没有详细的泡法;另一本,详列了台湾的茶名,有武夷茶、红心茶、黄心大、红心乌龙、黄心乌龙、水仙、软枝红心,台茶十四号、台茶十五号至十七号,还有淡水青心、佛手、乌枝、梅占,也没有阿里山。
我想,台湾的茶,根在福建,有记载,是清时,一个叫林凤池的人从福建带过去的36株茶苗发展成长起来的,制作和形状也酷似福建的铁观音,阿里山茶的泡法,大约可以类比冻顶乌龙,沸水一百度,泡一分钟,在第一泡后,逐渐增加冲泡时间。笼统说来,程序是,准备茶具、提壶烫盏、取出茶叶、洗茶、冲泡、闻香、分茶、品茶。若是细致地说,有二十一式:备具迎客、清泉入沸、孟臣淋霖、仙泉玉盅、温闻香杯、润品茗杯、乌龙入宫、净洗尘缘、一泡不饮、悬壶高冲、推泡抽眉、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叶琼枝、关公巡城、倒转乾坤、三龙护鼎、敬奉佳茗、喜闻幽香、细品佳茗、重赏余韵。这里面,有一些细节我至今还没有弄懂,他日有空,一一细究,当然,今晚泡茶,只能笼统粗泡。
把茶叶放入壶中之后,洗茶15秒,冲泡一分钟,倒出,看看茶汤,闻闻香味,色金黄,汤稍浊,非高香,三泡之后,味显淡,香已不足,汤色还好,估计为秋茶了。
正宗的冻顶乌龙采摘为一心二叶,我查了下泡开之后的茶枝叶,取五棵,一心四叶长两寸许,有四;一心二叶者,一。
因所查之书没有阿里山茶的记载,我想,阿里山茶应该是台湾一种茶的注册商标或品牌,可能不代表具体的产地和名称,因此,又上网查一下,输入“阿里山茶”,出现条目极多,随便点开一页,比比皆是,因而,心中有了数,于是释然,此时,窗外闲雨,不知已何时无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心情日记 茶要喝个明白”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