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我又拿起了笔,当心中那份忧伤,那份怀念徘徊不去时,拿起笔来似乎成了必然的选择。
经过了40天的假期,我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但是假期的心态却还没有调整过来,还没有做好学习的准备。其实,这两年我发现自己变了很多,仿佛对很多事情都没有激情了,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多大兴趣,时时感到生活的无趣。我不知道别人是否也有这种感觉,貌似我的同龄人他们也有这种感觉,也许这正是成长的必然吧。
小学的时候,感觉自己对知识,对外面的世界时那么的好奇,学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就感到很高兴。至今还记得每天放学后收看中央一套的芝麻开门栏目中讲《千家诗》的情景,十来分钟的节目,我看得很投入,看完后讲的那首诗我也记得差不多了。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总爱捣腾人家的旧书,翻出感兴趣的拿回家看。那时候我和赵君、李振三人从废弃的小学中偷了很多的少年读物《小学生必读》,在当时课外书籍很有限的情况下,几十本《小学生必读》伴我走过了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得这本刊物很好,里面有童话故事、科学知识、数学趣题、优秀作文等等,当时真是爱不释手,暑假还经常拿出来学习阅读。我小学阶段打下了很好的数学基础,这跟阅读《小学生必读》这本刊物是分不开的。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图书馆、互联网提供了如此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是当年那份对于知识的渴求之心却消失不见,想来真是悲哀。少年时,对外面的世界总是有一种好奇心,同时还有一种不断上进的心气,二者共同导致了当年的我对于知识的渴求。
上了大学,发现生活很无聊,很乏味,曾经不止一次对朋友说过高中时想玩却没有时间,大学里有时间玩了却找不到人一起玩。实际上要玩还是能找到人的,比如魔兽一族,赌徒一族,但是无论是网游还是赌博在我看来那是既没有趣味也没有意义的玩,纯属是打发时间罢了。那什么是我认为的既有意义,又有趣味的玩呢?到今天可能只剩下了天南海北的胡侃瞎聊。无论是看电视还是上网都不能刺激我的神经。到头来发现自己对很多事情都懒得参与,最后独自一人独处了又感到孤单寂寞。别人相邀去亲戚家转转吧,想想实在没有什么意思,于是就推托了。想想什么事情又有意思呢?或者说趣味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是否存在客观的有趣与否呢?还是像美一样,趣味存在于各个事物之中,缺少的是发现趣味的眼睛?我想有趣与否恐怕和心态有很大的关系,相信万事俱有乐趣,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样可能会发现更多的趣味。
“曾经沧海难为水”,大概年纪越大的人,阅历越丰的人,越容易感觉到无趣吧,正因为他们见多识广,很多事情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最终能刺激他们神经的东西似乎就越来越少,而生活的重复和单调逐渐征服他们的心灵。分析至此,自然要问,如此困境是否存在解脱之道呢?很多哲人往往用“平淡是真”、“知足常乐”、“安定是福”来安慰自己和他人。即使如拿破仑、毛泽东等等在历史上留下丰功伟绩的人物,他们的生命中也是平淡的日子多,平淡是真似乎是对的。佛教禅宗讲到每天吃饭、睡觉、劳动、便溺皆是修禅,禅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明心见性、得道成佛正在于日常生活的琐碎重复当中。由这种琐碎重复当中看到世间种种美好有趣之处,即为见性成佛矣,就如佛家所云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心情日记 心灵的歌”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