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90后,一种潜意识里的非主流。全社会在关注这一群体,换一个客观角度,就是争议。最近看了全球500强CEO对80,90后的50条忠告,那些都是IT,教育,各行各业的精英。作为这一群体中的其中一员,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两句分别是:
你都不要自傲和自卑,你觉得你已经很好了,全班第一了吗?全校第一了吗?全省第一了吗?全国第一了吗?你觉得你很差,全班最差?全校最差?全省最差?全国最垃圾的一个?所以,你不要自傲或自卑,在任何能发展的空间下,勇于开拓自己。
只要你成功了,你说的话就是真理。
从这两句便能得出,一,你必须奋斗。二,这个社会是现实的。
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思想,我一直都认为,处于80,90后的这群孩子,是幸运,最幸福的。
诚然,我们很难去想象,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个时候是怎样的辛苦。特别是改变开放以前,四五十年代,一个月能吃上几顿大米已经算极为丰厚的了。每天在地里干活,待到收成的时候,全归地主,受气更是避免不了。那个时候的鸡鸭鱼肉,甚于现在的山珍海味,是何等的奢侈。当然,这些都是老人口中听到的。那些艰苦不是从他们眼角的泪滴或语气的云淡风轻,从而能体会。
我们应该经常有听到父母在我们面前唠叨过:“我们那时候啊........”“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你怎么那么不知足呢?”诸如此类的话,他们所说的“那时候”是指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在逐步的改善生活条件。三天两头才能吃上一顿大米,很多时候都是一大盆稀饭,和卖剩的番薯,香芋。那时候每家的孩子都很多,父母根本顾不上谁饱谁饿。最有趣的是,妈妈说,以前碰上外婆难得炒一个好菜的时候,一群人围着,边炒边放手下锅里拿着就吃,顾不上烫,只知道那时候饿,那时候很饿。
孩子多了,解决温饱已经是很欣慰的一件事。那时候能读书的,少之又少。幸运的是,爸爸妈妈都没有步入文盲的后尘。我很佩服那一辈的人,能在那样的艰苦中走过来。相对于我们来说,这一群80后,90后,能称的上那个时候的“地主”。其实,除了年少的感情纠葛让我们“痛苦不已”,我们还缺什么?
随着这样的发展速度,10年后,中国将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我们能想象,00后,10后出生的孩子,那时候的生活会是到达一种怎样的方便快捷。无论是山区还是城市,我相信,生活质量绝对有飞一般的超越。可是,正是这样,我们需要深思一个问题。那么安逸的生活,会导致那些孩子失去什么呢?自卫能力,适应能力,洞悉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心里承受能力,会慢慢减弱。就像长期靠药物维持身体健康的人,免疫力会极度下降。相反的,每天洗冷水的人,感冒高烧都怕他。温室里的花朵,习惯了微风细雨,狂风暴雨,有可能会致命。
后,90后,正好处于这两代中间。我们会正视历史,也会挑战未来。之所以会很知足的说是最幸运最幸福的一群体。我们远离了前辈的艰辛,踏上了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全国普遍九年义务教育,大学生比比皆是。80后干过农田,90后利用暑假出来打工。不是缺钱,这正是一种锻炼自我。一个科技发达的国家,需要的是新一代的人才,创新自主能力。而不是只有体力,或者是不敢尝试。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是否认前辈不够聪明,或者是00后不够能力。我们看的到,现在的任何一个领域,崛起的都是80后,90后。生物界里的生龙活虎,适者生存。我们有能力去担当别人赋予我们的期盼,包括现在出现说“80后因房价高买不起房子”,这是物价局和房地产之间的原因。有钱人是立刻买房子,聪明人是看楼市和自己的能力买房子。我一而在的强调我们很幸福,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去创造未来,也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努力去争取自己需要的,想要的东西。那些,是之前他们没有的。那些,也许是后辈与生俱来的。这无形中有了一个过渡期,我们恰恰在这里头。
总之,正确的看待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经典日志 行走在不断争议中的非主流”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