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长辈给孩子们送红包,是一种流行而历史悠久的风俗,而数红包里的钱也就成了小朋友们的一件乐事——送孩子是一种祝福,他们接受红包也是一种祝福。
随着双节到来,网上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类似“国庆将至,红包准备好了吗?”“今天你被‘炸’了吗?”的文章,很多人已经开始为纷至沓来的“红色炸弹”犯愁。为什么“红色炸弹”不那么单纯的代表祝福了呢?忽然想起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现在的红包情缘也差不多。主人保存好账簿,等到账簿上的友人也摆酒席的时候,就按照上面记录的礼钱还回去。这不得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衍生出来的产物。
双节的催化下,许多新人怀着真挚的心许彼此一个未来。这儿有“许多”,所以宾客们送出的礼金也“很多”。有的人一个月工资都不够国庆送礼。他们同样有一颗真挚的心,也很单纯的祝福新人。可是突如其来的“许多”让他们猝不及防就口袋空空。
走亲戚,串门,拉关系。红包也成为了另一种被赋予玩味含义的“祝福”。不是长辈对晚辈,也不单是朋友之间的问候。常常看见摆酒席的大堂里,有一个值得注目的大桌子。一般是两个人坐着。面前摊开一本账簿,记录来往宾客的礼钱。
红包情缘纯粹是出于真心诚意的祝福,不能沾染半点污垢的交易。可是随着政策开放,给掌权者──掌握钱财分配权的、物资交流的,学校、医院、赛场、监管,乃至门卫……送礼的风气就慢慢漫开,红包也就逐渐变味,送红包就可以称作行情,形成可怕的潜规则。而既然是行情,大家都心照不宣,送不送,送谁,怎么送,送多少,这一个个简单又头疼的问题把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的烦恼”,给宾客带去很大的负担却又很无奈。当红包赤裸裸的抛开祝福的面纱——有的用手袋,有的用纸袋,有的塞进香烟盒、糕点盒,有的干脆直接附带一张卡。这样的红包,送的人小心翼翼。要点好钱数多少,要打点被送的人物,要关照监管稽查机关。而接收的人也得胆战心惊。收不收,收多少,以什么名义收,怎么用。
话说回来。十一结婚是好事情。送礼的人们虽然无奈但也心安。认识一个小妞妞,跟我很无奈的诉苦:“今天早上,原本很好的心情被一通电话给灭了。N久没联系的一个还不能算是朋友的朋友,一大早的给我电话,寒暄了几句,直接切入正题“我10月5日结婚,你可一定要来呀!”!@#¥%……&”
这是她收到的第9个红色炸弹了。她无奈的摇摇头,国庆难得放假8天,没好好玩不说,钱哗啦哗啦的往外流。。。特别无语的看到很久没联系的电话,都不敢接。什么时候开始,红包情缘蔓延开来?要红包要得理直气壮,送红包送得不情不愿。这样的祝福,真是大打折扣了。
当然,结婚是一喜庆的事儿,也不能为了自己红包的问题把别人终身大事给弄糊了。所以纵使不情不愿,也得装作兴高采烈。毕竟,什么事儿能比幸福更重要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心情随笔 红包的命,比我们想象的长”相关内容,希望您能喜欢!